这些素来有着坚实体操基础的地方学校,就像是中国体操队的“后花园”。在“后花园”里,体操小花得到栽培,渐渐成材后被输送到国家队。正是有了繁荣的“后花园”做后盾,中国体操队才成为中国体坛的又一支“梦之队”。
仙桃是湖北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这里诞生了李小双、李大双、郑李辉、杨威四位体操世界冠军。在仙桃,最大的广场被命名为体操广场,广场上摆放着这四个人的半身汉白玉雕像。
两届国际体操节举办方、中国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国家体操训练基地……这些词说的都是仙桃,“体操”已经成为仙桃市的重要关键词。
巧合的是,仙桃体操荣誉的中心人物——四位奥运冠军,都来自于仙桃的同一所体操学校——李小双体操学校。
体操房位于学校的2楼,大约1000平方米的场地上,平衡木、高低杠、吊环、双杠、海绵垫等体操训练器材一应俱全。
据介绍,李小双体操学校是全国县市级一流的少儿体操训练基地,价值近40万元的高级器材都是由国家体操队赠送的。
在李小双体操学校,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6时,学校的学生都要准时集中到训练厅。他们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衣物柜,换好衣服,开始做热身运动。
一天里的首场训练就这样正式开始了。跑步、压腿、倒立、跳马、弹跳、平衡……几乎每天都是这些重复的练习。
“我们从幼儿园到三年级一共开设了5个教学班。”体操学校的前校长、现任总教练颜永平表示,他们很注重孩子的全面培养。
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学校专门组织人员通过“选材”选来的,大部分是家长慕名而来。现在一百多个学生里,80%来自外省,其中还有一个香港的小女孩。
李小双体操学校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30年,它的前身是仙桃业余体校体操班,2001年才正式更名。有了“李小双”这样响当当的名号,自然也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孩子。
学校培养出了4位世界冠军,2000年雅典奥运会以后,仙桃市政府又奖励给郑李辉、杨威每人一套别墅。“冠军、金牌、50万元的奥运楼别墅,这些对有的家长来说是一种刺激。”颜永平表示。
而且,由于学校被确定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从2005年开始至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向学校拨款100万元,这让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仙桃举办了首届国际体操节,这个小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黄石虽然地域不大,人口不多,但却是湖北经济排名第二的城市,这里还培养出不少体育人才,除了程菲、李珊珊,还有跳水运动员袁培琳、射击运动员胡军等。
在黄石体校的会议室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奖杯和锦旗,其中当数国家高水平训练基地的牌匾最为耀眼。要知道,这里可是我国的第一个乒乓球训练基地,邓亚萍等世界冠军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黄石体校的体操训练场馆像个破旧的棚子,占地500多平方米。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写着“精雕细刻全面发展发扬奥林拼搏精神”的条幅。在对面的墙上则挂着程菲、李珊珊等人当年训练的照片。
黄石体校的体操训练器材已经老化,德国的二手跳马器械、国产的海绵垫、一副生锈的高低杠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
尽管条件不佳,但几十个孩子在体操房里玩得很开心。当记者问起他们最喜欢的体操运动员是谁时,他们会大声告诉你:程菲姐姐。
长沙市体操学校是当年的国家体委在全国成立的4所重点体操学校之一,也是体操生涯开始的地方,这里还曾培养出刘璇、凌洁等一大批世界冠军。
在长沙市体操学校训练房的墙壁上和走廊里,随处可见夺冠的照片,俨然成了学校的骄傲和孩子们的偶像。在两层楼的训练房里,各种训练器材和设施一应俱全,每天,一百多个孩子在这里分班练习着各种体操项目。
北京的什刹海体校被称为“冠军工厂”。从1958年成立至今,这里已经培养出了6位奥运冠军、32位世界冠军。体操明星马燕红、张津京、奎媛媛、滕海滨、张楠以及北京奥运会新科冠军何可欣都来自什刹海体校。
什刹海体校体操馆的硬件设施完全参照国家标准打造,而且整个训练房都经过了消毒处理。
陈一冰在本届奥运会上勇夺吊环冠军,成了当之无愧的“吊环王”。巧合的是,他和中国队上一任“吊环王”董震都来自天津,而且同样出自天津业余体校,陈一冰的夺冠使得天津人传承了吊环这个项目的优势。
自从1999年体操世锦赛在天津举办后,当地的体操氛围越来越浓,练体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天津业余体校拥有了比较可观的生源,人才输送的各个环节也得以连贯起来。 本版撰文/记者吴薇薇无插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