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备受瞩目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身体竞技的体育赛事,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的盛会。中国体育随时代发展而变迁,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其衍生出的丰富形态和“身心合一”的哲学思想值得当代体育教育参考,
这对“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以体养德”的素养教育提升、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日“知仁”栏目带你换个视角看亚运,在观看赛事之余,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体育形式中,武艺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集技击、表演和健身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武艺类形式中,根植传统文化沃土、蕴含中国传统哲理奥妙的中华传统武术是其主体内容。欧洲杯在线直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艺类传统体育形式不但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亚洲及世界各国民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运会将南拳、长拳、太极拳、太极剑等众多武术项目纳入其中,令这项中华传统体育中最具生命力的体育形式持续拓宽着自己的领域。
竞技游艺是各种竞技性游戏或娱乐活动的总称,本文所指的竞技游艺是以竞技性娱怀取乐、消闲遣兴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竞技游艺类体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娱乐性,人通过参与游艺活动,可以在肢体上和情绪上感到轻松、快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竞技游艺虽然旨在娱乐,但却有着重要的传统文化性,是一种具有文化学意义的娱乐活动
,而足球、龙舟、象棋、围棋等富有悠久历史的竞技游艺运动也是亚运会赛场上的重要项目。
保健养生类最突出的运动方式就是在呼吸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肢体动作。保健养生类传统体育形式,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就已初露端倪。发展至夏商周时期,已经创造出了各种保健养生方法,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体育体系。
中国现代汉语中的“仁”字在郭店竹简中的字形是上身下心,这个字形象地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身心合一的身体观。基于此,中国传统体育逐渐形成了
身体与心理为一体的认识论、身体与道德为一体的道德观念以及追求身体与精神合一的内在超越性。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基于身体与心理为一体的思想,注重使练习者通过肢体活动放松身体,并且提高练习者对自身身体的控制力。
例如在练习太极拳时,有些圆弧型的身体动作要求练习者排除心中杂念、放松身体,并且“在身体控制方面,要沉胯、立身中正”,以脊椎为中心轴发力,通过动作的变换,达到身体与心理合一的境界。因此,力量在太极拳中是隐而不现的,但如果用力便能产生极大的效果。太极拳也将呼吸作为练习者自身与外在客观世界相联系的一种方式,练习者通过呼吸训练不仅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身身体的内部,避免产生身体与心理分开的疏离感,而且能意识到
自身身体除了是与外在客观世界相连接的一个“外体”,同时也是承载人的心理的一个“内体”。
中国古代指称身体的词众多,如“身”“体”“躯”等。其中“身”指的是社会化的自我,即通过学习等行为培养自身品德与气质等来塑造的自我,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在古人心目中,人的身体及器官被赋予了伦理内容,以一种“即器显道”的方式成为人道德品行的象征,因此
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注重促进练习者形成健康的体魄,更注重使练习者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礼”能通过规训身体行为,使身体由内向外地体现出合目的性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从而使身体与道德相合一。比如作为“六艺”之一的射箭不仅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种运动,同时也具有品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功能,而使射箭运动与道德修养产生关联的就是射礼。《礼记·射义》记载:“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可见,对于射箭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使身体行为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在中西方哲学理论中,对超越性精神的价值认知是不同的,相较于外在超越性,中国传统体育追求的更多是内在超越性。
中国古代已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体育哲学理论中也有主张精神的内在超越性的思想。
牟宗三对内在超越性的解释是“天道贯注于人身之时,又内在于人而为人的性,这时天道又是内在的”。据此可以说,精神一方面具有内在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存在于身体中,这就消解了人与客观世界的主客体分离性。中国的身体哲学就具有追求身体与精神合一的内在超越性特征。
从这个角度而言,身体对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练习者来说不是被动调控的机器,而是生命的存在。中国传统体育追求体悟运动技术以及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逐渐与外在客观世界相融合,从而实现内在主观世界的精神超越,促进人的完整性发展。
中华传统体育要在当前体育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应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也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价值与文化功能的挖掘与认同。亚运赛场上,体育竞技和民族精神交相辉映,在身心一体的内在超越中,中国传统体育将不断发展,生生不息。
践行文化公益,助力民生共富。《知仁》栏目汇编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中的民生思想,汲取源泉之水,反哺公益民生,于思辨探讨中激活传统,烛照当下。
[1] 苑文静.身体哲学视域下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与西方传统体育思想的会通[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i.cn11-4513.2022.05.007.
[2] 崔乐泉,陈沫.基于体育教育视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2):35-44.DOI:10.19582/j.cnki.11-3785/g8.202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