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选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主编 王宝亭 耿鸿武;副主编 于清明 蒋海洪 李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P71-P72页。
【专家简介】耿鸿武 清华大学老科协医疗健康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九州通医药集团营销总顾问;医疗器械蓝皮书主编
2021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
一是,医改的现阶段核心目标依然是降价和控费,集中采购成为改革抓手和突破口。带量采购成为本阶段集中采购的主要特征。
二是,集中带量采购的品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医保基金占用较多的高值医用耗材将被率先纳入各省的带量采购范围,各省将从试点阶段进入到实施落地阶段,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速开展带量采购工作,两年之内实现占用医保基金80%的产品应采尽采。
三是,国家组织的联合采购触发机制已经形成;省际、区域联盟采购成为政策要求的方向,过渡期中联盟数量会不断增加,逐渐向规范化发展;形成以龙头区域为主导的联盟采购格局。
四是,分类采购依然是集中采购的方向,一品一策专项采购成为医疗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原则,按照品种特点区别对待、建立更加细化的评价规则;不能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将以直接挂网的方式进行操作,建立创新性产品的医院备案采购机制。
五是,按照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政策的要求,落实自我承诺、主动报告、信息效验、信用评级、分级惩戒、信用修复的集中采购新要求。
欧洲杯直播
六是,有效地解决产品的质量评价问题 ,利用临床大数据和专家评价的方式解决集中采购中产品质量评价的相关问题。
七是,综合评议,即关注价格,也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临床价值、品牌、市场占有率进行评价,广泛引用价格联动政策;招采合一,医保通过支付的杠杆,解决集中采购中医疗机构长期拖欠货款的问题。
八是,集中采购作为“价格发现机制”,成为医保支付价格制定的基础。逐渐过渡到以医保支付价格为引导的新的管理体系。
九是,“结余留用”制度被广泛的应用,成为管理的导向。医保对医疗机构制约、监督、考核的作用将逐渐显现,医疗机构的运营和管理行为将因此改变,带来医疗机构对产品采购行为的改变。
十是,品种、生产、流通的集中度将大幅提高,经营生态发生改变,行业格局重新构建,销售规则重新改写。